假装挤爆牙膏的苹果,我一点也不想买
这些年,苹果可谓成了“老祖宗严选”,年年宣称史诗级飞跃、开创性创新,最后却总像“老房子翻新”,年年就挤出那么点牙膏来,国行版还是个阉割版币莱特行情。今年,你还会买单吗?
作者 | 何驰
题图 | 2025年iPhone秋季发布会视频截图
2025年的秋天,64岁的库克站在乔布斯剧院,宣告苹果“史诗级”的“科技春晚”正式开场币莱特行情。
(图/苹果发布会现场)
苹果高管团队中,近半数已年过六旬,要搁咱们这儿,都是一帮快退休打鸟、跳广场舞的人了币莱特行情。
这次的主题是“超燃”(Awe dropping),有人调侃是“超难”,一个焦虑的科技巨头,正在进行一场关乎其未来存亡的艰难博弈币莱特行情。
展开全文
(图/社交媒体截图)
这场发布会推出了3款iPhone、3款Apple Watch和一款AirPods Pro 3耳机,被网友调侃为“年年挤牙膏,今年终于挤爆了”币莱特行情。资本市场给出最直接的反馈——苹果股价盘中跌幅接近2%。
这些年,苹果可谓成了“老祖宗严选”,年年宣称史诗级飞跃、开创性创新,最后却总像“老房子翻新”,年年就挤出那么点牙膏来,国行版还是个阉割版币莱特行情。今年,你还会买单吗?
“薄有什么用币莱特行情,买回来还不是要贴个膜、套个壳”
当晚最大的亮点当属“史上最薄”的iPhone Air,5.6毫米的厚度相当于三枚叠在一起的1元硬币币莱特行情。有分析师预测,iPhone Air在2025年出货量能达1000万台。为了这极致轻薄,苹果牺牲了续航、散热和双摄,还用eSIM取代了SIM卡槽(eSIM目前仅中国联通一家支持,据传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也将很快开放支持)。网友吐槽:“这手机薄得能一屁股坐断”“薄有什么用,买回来还不是要贴个膜、套个壳”。
市场的一致看法是,苹果在2025年推出一款以“薄”为卖点的 iPhone Air,极可能是在为明年推出一部更轻薄、展开后两倍大的折叠屏手机铺路币莱特行情。
(图/iPhone官网)
iPhone 17 Pro系列背部采用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,不再像“浴霸”,而是像贴上了一块暖宝宝,被部分用户称为“史上最丑iPhone”币莱特行情。比起16 Pro的后摄5倍光学变焦,这次宣称升级为8倍光学品质变焦(说人话就是4倍光学变焦后,进行数码裁剪,够发朋友圈用)。而17 Pro Max 2TB版本17999元的定价,也让网友惊呼“割肾价”。
(图/2025年iPhone秋季发布会视频截图)
作为苹果最畅销的可穿戴产品之一,AirPods Pro系列成为发布会的排头兵币莱特行情。AirPods Pro 3新增光学心率传感器,还能在Apple Intelligence驱动下实现实时语音翻译,如果对话双方都戴上,无需手机屏幕,就能实时跨语言沟通,但实时翻译的功能目前暂不支持中文,国行版因AI功能缺失,实时翻译暂时也无法使用。
Apple Watch 创新似乎陷入了停滞,三款新品虽支持5G 网络,但均沿用前代S10 芯片,且国行版暂未提供实用的高血压监测功能币莱特行情。
网友们评价,“这次确实有升级,不过是千呼万唤一点一点挤,看了看手里的13,再战两年吧币莱特行情。”“以前:没钱买苹果。现在:有钱也不买苹果。”“抱歉,我支持华为,最后买了vivo。”“华为非凡大师不香吗?荣耀GTpro更有性价比!”“最喜欢看到的就是,有人边骂边买。”“买不起爱马仕,就买个爱马仕橘吧,哈哈。”
2025年币莱特行情,苹果的“分水岭之年”
2025年,苹果踩着钢丝行进,处在名副其实的“分水岭之年”币莱特行情。
特朗普政府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币莱特行情。摩根士丹利曾预测,若按年初美国对华征收125%关税的税率,苹果每年可能损失330亿美元,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%。幸运的是,中美关税战暂时缓和,苹果绝大部分产品最后列入了豁免清单。
为了分散风险,苹果加速供应链的全球化分布,重点以东南亚为主币莱特行情。有媒体报道称,苹果计划自2025年起将美国市场销售的iPhone组装全部转移至印度;到2026年底,实现每年在美国市场售出的6000余万部iPhone为100%印度制造。
(图/视觉中国)
但在印度制造并非易事币莱特行情。目前印度工厂仍高度依赖中国进口零部件和中国工程师,本土化程度低,产能和良率也大幅低于中国工厂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美国今年8月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%的惩罚性关税,使印度生产的税收优势轰然崩塌。
2025年,苹果为响应“制造回流”的要求,宣布未来4年将投资60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,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币莱特行情。当地时间9月4日,库克参加美国白宫的“科技领袖”晚宴时,据说在2分钟内对特朗普连说了9次“谢谢”,被网友锐评“表达的不是感谢,是绝望和紧张”。
(图/视觉中国)
与此同时,苹果在中国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币莱特行情。2025年第35周(8月25日至8月31日),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跌至10.4%,位列第六,被vivo、小米、OPPO、华为、荣耀等国产厂商超越,而这,还是在苹果进行了官方降价和享受国补的情形之下的战绩。
更要命的是,在外界普遍看来,苹果似乎已经从一个行业颠覆者变成了守成者,“乔布斯之后,就没啥惊艳的了,没啥创新,更新周期也很长币莱特行情。”
当一个品牌变得不再那么酷的时候,就是它走下神坛的开始币莱特行情。要知道,从前的苹果一直是一个挑战巨头的“叛逆英雄”,它用iPod颠覆音乐行业,用iPhone重新定义手机,一次次带来的都是“从0到1”的伟大创新。
初代iPhone币莱特行情。(图/iPhone发布会现场截图)
1997年,“Think Different”是苹果叙事的巅峰——广告里没有任何功能和参数,只有爱因斯坦、约翰·列侬、马丁·路德·金、甘地这些“疯狂到真的改变了世界的人”币莱特行情。
如今,“苹果在AI领域不是引领者,甚至已经不是追赶者,而是旁观者了币莱特行情。”
麦克卢汉曾说:“我们盯着后视镜看现在,倒退着走向未来币莱特行情。”苹果似乎陷入了这样的困境,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模式,享受着从1到N的时代红利,封闭在自我构建的牢固护城河内,从而难以用开放性的心态面向未来,进行根本性创新。
苹果人与安卓人币莱特行情,一场旷日持久的身份博弈与文化战争
“品位既分类事物,也分类人币莱特行情。”
社会学家皮埃尔·布尔迪厄在《区分:判断力的社会批判》中曾这样指出币莱特行情。事实上,我们今天对手机的选择,已经成为社会人格分类的一种方式。
2021年,有社会学者在浙江省某家纺产业镇做调研,发现当地人的典型消费心理就是要“跟得上别人”币莱特行情。有一位村民手头并不宽裕,但他说,“我微信都不会用,我也得用苹果手机”。苹果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,而是成了“跟得上别人”的标志。
(图/社交媒体截图)
近日,博主@户晨风 发明的“安卓人”标签,再次引发全网对“苹果人”和“安卓人”的玩梗:在这条鄙视链上,用iPhone的是“苹果人”,用安卓手机的是“安卓人”,进而演变成住“苹果房”(格局好、装修佳)、开“苹果车”(如特斯拉)、去“苹果超市”(如山姆),反之则是“安卓人”,住“安卓房”(格局差、隔音差)、开“安卓车”(油耗高、中控乱),养“安卓猫”(非优良品种的哈基米)币莱特行情。
而苹果、安卓浓度还能分出个等级:苹果中的苹果,苹果中的安卓,安卓中的苹果,安卓中的安卓币莱特行情。最后,这一标签还扩展到“高学历”(本科以上)是“苹果学历”,“大专、三本”则成了“安卓学历”。这种荒诞的划分,反映了当代消费社会的身份焦虑,也折射出手机消费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身份的标志。
(图/社交媒体截图)
“苹果人”与“安卓人”的标签,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态度币莱特行情。
“苹果风”代表着极简主义、精致主义的秩序感、优雅感和艺术感;从产品外观到iOS界面,强调减少视觉噪音,保留核心功能;一切都有统一的规范和设计,给人一种秩序井然、简单好用、安全可靠的心理感受币莱特行情。
“安卓风”则体现着实用主义、DIY主义的自由感、创造感币莱特行情。它没有标准答案,推崇百花齐放,表现得开放、灵活且充满一切可能性。
(图/iPhone线下门店)
“品位进行分类,也分类着持有品位的人币莱特行情。社会主体通过他们的分类方式被分类,并通过他们在美与丑、高雅与粗俗之间的区分来区分自己,这反映或暴露了他们在客观分类中的位置。”布尔迪厄认为,品位不仅是个人的选择,而是反映了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对文化资本的拥有情况。
苹果人与安卓人这种身份标签的战争之所以旷日持久,是因为它触及了当代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币莱特行情。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,人们试图通过对消费品牌的选择,来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归属感。
譬如,当苹果不再那么“酷”的时候,消费者便开始寻找其他更酷的品牌来表达自我,“米时捷”“米拉利”满足了豪车平替的心理,特斯拉代表着科技激进主义,坦克300宣告着一种野性,爆改五菱宏光MINIEV实现了年轻人低成本的操控感,始祖鸟、lululemon和昂跑隐含着专业主义与社群认同币莱特行情。
(图/2025年iPhone秋季发布会视频截图)
“我买故我在”,人们消费的从来就不是物品,而是关系本身币莱特行情。通过购买物品,人们也在消费着某种意义、某种身份、某种关系模式。
所以币莱特行情,你到底是愿意成为苹果人,还是安卓人呢?
1.《苹果:开最燃的发布会币莱特行情,过最难的2025年》,吴晓波频道.
2.《啥时候“安卓”成脏话了??》币莱特行情,小声比比.
排版:侯柏屹
评论